close

 

3.2.jpg

自從去年參加過一次走讀活動後,漸漸愛上了走讀,因為走讀讓我漸漸更認識自己長大的城市-台北市。今年正好朋友傳來2022台北走讀的報名連結,馬上就一口氣報名了6場的走讀。

走讀廣告4.png

這個台北走讀是由中華民國國際青年旅舍協會主辦,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協辦的走讀活動。

Lena這邊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文化巡禮 水樣公館 」這一場的走讀,這是下午場的走讀,時間是1400-1700。

活動開始大家先在捷運公館站6號出口集合。

 

公館.jpg

集合完畢後,就由我們今天的導遊李大哥在集合地簡單自我介紹跟簡介一下今天的行程。接著,我們來到自來水博物館,因為時間關係,走讀並沒有安排入內參觀,因此我們坐在博物館大門的圍牆邊,津津有味地聽著李大哥述說著台北自來水發展的歷史。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將近100年的歷史。

 

公館自來水博物館.jpg

聽完故事,我們跟隨著李大哥的腳步,沿著新店溪畔,經過公館水岸廣場,來到寶藏巖。

從水岸廣場眺望永福橋,真是個拍照的好景點。

公館2.jpg

早年台北都會區因為工商業發展與人口增加,面臨自來水供應不足的問題,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於1980年開始規畫興建一座跨越新店溪的大型水管橋,將新店直潭淨水廠已經處淨的自來水經由中和、永和連接永福水管橋,再分送至新生南路及建國南北路幹線,輸入大同、松山、三重與大直配水池,供應大台北地區居民的用水。 (節錄,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寶藏巖1.jpg

寶藏巖,大家坐在照片前方的座位區,聽著李大哥說著寶藏巖的前世今生。

寶藏巖2.jpg

寶藏巖聚落的幅員廣闊,為了體諒郵差的辛苦,寶藏巖的居民建置了這個信箱牆。

寶藏巖3.jpg

寶藏巖聚落,是一個沒有經過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位於台北市中正區西南端小觀音山南側,是一個由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族群,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寶藏巖地名是因在地的佛寺寶藏巖觀音亭而得名的。寶藏巖不大,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但因著他特殊的地理與人文景觀,加上緊鄰由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讓人有橫跨古今不同時空的錯覺。在1997年6月後,寶藏巖開始受到部分學者及民眾的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紐約時報》在2006年將該聚落報導為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當時全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並列。201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正式公告登錄寶藏巖聚落為台北市的「聚落」。

寶藏巖4.jpg

寶藏巖是台北市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為歷年來的擴建與整修都是由小規模的土木包工分批或分階段施工,缺乏大規模的計劃,因此其施作工法與構件風格呈現混雜或拼貼的狀態,並常有將舊有不同時期之構件重新分散鑲嵌在翻建部分的狀況,因此塑造了寶藏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特色─「廟中廟」。

寶藏巖天空步道3.jpg

參觀完寶藏巖,李大哥帶著大家經由這個空中走道,走回公館區域。

台大1.jpg

台大的校史館

台大2.jpg

知名的椰林大道

瑠公圳1.jpg

​​​​​這裡應該是原本的瑠公圳流經之處,現在是景觀生態走廊,主要保留大樹,配合既有喬木設置水道。

瑠公圳2.jpg

台灣大學臨新生南路側門的瑠公圳遺址碑。

​​​​​​我們就在瑠公圳遺址碑結束了今天精彩的走讀。

相信大家都愛聽故事,Lena其實是抱持著一種聽故事來更深認識、探索台北的心情參加走讀的。其實,今天的走讀到半途,天空就下起了旁陀大雨,因此我們的走讀其實在看了幾個台灣大學的知名建築後,就到了尾聲。但大家意猶未盡,因此盡責的李大哥便頂著大雨,帶著幾位想繼續看瑠公圳遺址碑的參加者,去看了瑠公圳遺址碑。

台北的社區大學或是公民會館也會不定期的舉辦城市走讀的活動。

Lena鼓勵大家透過走讀的方式,一起來更深了解自己長大生活的城市。

歡迎大家看看Lena的其他文章喔!

東區國父紀念食館美

arrow
arrow

    L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